没做心理咨询,自己怎么克服焦虑呢?

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焦虑,只是严重程度不同,发病时间不同。从轻微的焦虑有益处,逐渐心情烦闷、坐立不安加重,慢慢的影响工作、生活,这就不得不重视了,如果焦虑没有促进你成长与改善目前状态,可见我们需要做一些改变与调整。在此梳理了一些治疗焦虑的方法,供参考:

1.聚焦自己为什么而焦虑

为什么你容易焦虑、烦躁、被激怒?美国心理学家舍恩提供了一种思路。他指出焦虑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,人类祖先在远古时代需要捕猎,他们常常需要直接面对猛兽的威胁,因此那些懂得焦虑、担心,或者战斗或逃跑反应的人群才能更容易生存下来,反而不知道害怕的人应该都成为了猛兽的腹中餐。现代人在和平年代,多数焦虑来源于生存压力。但人体内遗传下来的生存本能仍然支配着我们,让我们把很多微小的信号判断为是危险的,甚至是威胁生命的。这些过度担忧造成焦虑,它会让人体处于战斗或逃跑的状态,交感神经亢奋,心慌、胸闷、手脚出汗,甚至濒死感。这就是焦虑谱系障碍共有的表现。包括社交恐惧症、疑病症、惊恐发作,都有类似表现。虽然是本能遗传下来,但同样当时焦虑的事件本身才是诱因,我们可以试图去关注事件本事,好好的审视时总比漫天假设效果更好。

2.四象限法则

焦虑大大削弱了人们延迟满足的能力,因为只要出现细微的不适,人们就就更倾向于立刻、马上得到,来消除不适感。否则,就会紧张、焦虑、恐惧。例如:坐地铁、陪朋友逛街都会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机翻看一遍(刷知乎、看朋友圈和微博),虽然被怼过好多次,但很难抵挡这种诱惑,不看就浑身不适。我们有太多信息要回,有太多的事情要做,实质是社会节凑太快,我们找不到自己的步调只能被带跑,当焦虑来袭可以试一试轻重缓急四象限法则。

3.专注当下

焦虑的个体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,也无法体验到当下的乐趣。专注和投入是对抗焦虑的核心。休息的时候就安心的休息。正如《绿皮书》的台词——父亲曾经说过,不管你做什么,都要做到极致,工作就工作,笑就笑,吃饭的时候要像是最后一餐那样去享受。

4. 自我松弛法

焦虑者知道不应该总是担心坏结果,强迫者知道不应该陷入无意义的重复,疑病者知道自己对疾病的恐慌已经超过实际情况。但就是很难控制不去想。那既然这样,就不妨大胆想一下最坏的结果,自我松弛就是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。比如:你在精神稍好的情况下,去想象种种可能的危险情景,让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现。并重复出现,你慢慢便会想到任何危险情景或整个过程都不再体验到焦虑。此时便算终止。


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