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语: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焦虑症治疗专家、家庭教育指导师
不知从何时起,“焦虑”,作为⼀种负性的情绪感受,在不知不觉中,悄悄地潜入许多人的身体里,像一个神秘的影子,时隐时现……
焦虑,是⼀直被心理学家认为是导致神经症的关键原因。焦虑,是想得太多,做得太少。是太关注自己,常常把小问题放大,引起心火旺盛,躁动的火气让自己无法安静下来,在不知不觉中消耗着精气神。焦虑,更是身体发出的求助信号,是在提示该解决问题了。
然而,有些人对待焦虑很迷茫,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要解决的问题,总是习惯性地用逃避或排斥的方式处理“焦虑”情绪的到来,任由这种恶性循环发展下去,直到转变为“焦虑症”,使自己身体痛苦不堪时,才不得不引起重视,去寻找解决焦虑的方法。
焦虑,到底从何而来?从表面上来看,好像是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带来的烦恼及超负荷的压力而造成。
其实,焦虑是源于以下三种关系出现的问题,从而使身心不能活在当下,所表现出的一种情绪状态:
一、与自己身心健康的关系;
二、与父母及伴侣、孩子等亲密关系;
三、与朋友、同事、领导等社会事业关系。
心理学研究表明,影响关系的核心是对爱与自由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,产生出一种身心不安的焦虑(恐惧)的现象。
爱,令关系更近;自由,则令关系保持适度距离。这两点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,而问题也就出在这里,恰当距离的关系令我们感到舒适,太远或太近的关系都会引发我们的焦虑。
与最重要的亲人分离,会导致分离焦虑。童年时期经历过太多次的分离焦虑,会形成很难相信与信任别人的心理状态。例如三岁前的孩子,如果与父母长时间分离,那么这个孩子的心灵上会留下被父母所抛弃的印记,令这个孩子陷于深深的不安全感之中,这种阴影一直伴随其左右,直到缺失的安全感得到满足。
如果父母太溺爱孩子或者什么都帮孩子安排妥当,孩子又会表现出各种分离性的方式进行攻击,目的是为了让父母适度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独立空间。倘若父母用各种办法对孩子表示这是因为爱你,你不应该生气,否则就不是好孩子,那么这个孩子的分离攻击一定会被严重压抑,孩子不会捍卫自己的心理疆界,也不会适度地表达攻击性去释放。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在成长的某个时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。
因此,引起焦虑的两个核心因素:一是为得不到爱而焦虑;二是为得不到自由而焦虑。其他的焦虑形式,都是这两个内容的延伸。
焦虑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:
一、过度担忧、莫名恐惧
二、多疑、易怒、易激动
三、反复唠叨或自言自语
四、注意力无法集中、记忆力减退
五、身体表现:心慌、紧张、烦躁、恍惚、胸闷、气短、倦怠、精神不佳等现象。
六、睡眠质量差:入睡困难或睡着做恶梦,易惊醒。
简易缓解焦虑的四步骤:
1、找一处安静场域,躺在床上或靠在椅子上,闭上眼睛,用腹式呼吸法,把注意力关注在一呼一吸上,让内心与身体连接在一起,回到当下;
2、从头到脚放松身体每一个部位,再从脚到头重复放松一遍;
3、在放松的过程中,如感受到身体哪个部位有不舒服的地方,把注意力放在那里,用心去感知,如是焦虑,大声说出“我很焦虑”七遍;
4、想象这股焦虑的能量开始在身体里流动,允许它经流过自己的身体,接纳它在身体里流动,深深地感谢它的光临,直到它渐渐减弱或释放,最后想象它顺着两条腿缓缓通过脚底(涌泉穴)流出。
文/方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