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给焦虑的人们的帮助信

王莹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,医学心理学学士


         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,是一种预感到即将大祸临头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,更重要的是,这种不安和担忧大多缺乏客观原因。它的症状包括很多,比如头晕、胸闷心悸、呼吸困难,发抖等,也有人体验为“心里感到七上八下的,总是担心有不好的事情发生。”焦虑可以由很多原因造成,下面分别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认识焦虑。

         一、认知方面

        消极认知引发的焦虑,太过于担心和害怕发生灾难性的后果,而且会坚定地认为这种后果必然发生。常见的消极认知有评价性想法和强迫性想法。

        1. 评价性想法——对自己进行否定和贬低,认为自己是糟糕的。

        2. 强迫性想法——对自己提出过多严苛的要求,认为自己必须做到。

        记录下来是哪件事、在何时何地诱发了你的焦虑情绪。当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时,停下来,检验这个认知,看看是否存在与事实不相符的地方,试着至少写出三条相反的想法,你的焦虑或许会好一些。

        二、行为/生理方面

        在焦虑感来临时,你可能会产生一些躯体反应,例如心跳加速、呼吸急促、肌肉紧张等等。你可以试着关注自己的身体如何感受焦虑情绪的,专注于被焦虑唤醒的身体感觉(心跳加速、胃部紧缩等)。尝试四到五次腹式呼吸,不去用大脑思考,只关注身体表现,坚持30秒,直到有变化出现,当你感觉到紧张,就尽量让自己的身体放松下来,用鼻子吸气,嘴巴呼气。鼻子吸气后保持一会儿,感觉腹部慢慢鼓起来(像正在打气的气球),然后再慢慢地用嘴呼气,呼气时感觉腹内的气体正缓缓排出体外(像正在泄气的气球)。上述动作重复交替做几次,能让人迅速平静下来,身心获得舒缓。


        总之,当我们焦虑时,往往都想逃离这些不舒服的感受。当焦虑影响到自身状态时,很多人会命令自己快点好起来,也会习惯性地对自己进行批评和否定,以为这样做会战胜焦虑。但事实是,专注是我们天生就具备的能力,保持专注需要的不是意志力,而是放松。评判和否定自己的情绪,并不能让它们消失。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,只有在它们被接纳后,才会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流动,体会到生命的完整和真实。我们能够意识到,世界上可以由我们掌控的只有自己,我们就会开始向内的追寻,不再向外用力,平静的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本身就好。


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